編者按: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時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有8所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實現本科高校、公辦高職院校21地市全覆蓋,推動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跨越式的大改革大發展。 為展示廣東高等教育發展成效,展現全省高校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部署和實踐,省教育廳聯合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推出“奮發有為 爭創一流”全媒體報道,近日,南方日報記者走進火炬職院,專訪黨委書記鄒鑫,并以《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鄒鑫:深化“院園融合” 支撐產業發展》為題報道學校發展特色和成效。專訪文章在南方日報刊出后,又被微信公眾號“廣東教育”選用,在業界引起較大反響。
近日,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中山火炬職院”)調研組走進產業園區內,與多家重點企業有關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問需企業,幫助學校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培養更多適應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的人才。
學校這一“例牌動作”,旨在不斷為“院園融合”模式提質增效。中山火炬職院是中山市創辦的第一所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全國少有的沒有“圍墻”的“園區大學”。18年前,中山火炬開發區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推動學校應運而生。
“根植開發區,從‘基因’上決定了學校必須堅持專業群緊密對接園區產業群、專業動態調整對接產業升級發展、人才培養鏈對接企業生產鏈,不斷推進產教深度融合、‘院園融合’,并逐步形成職業教育獨具特色的‘中山火炬模式’。”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鄒鑫接受南方日報、南方+采訪時表示。
南方日報、南方+:站在新起點上,學校如何堅持和強化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實施哪些重點計劃?
【火炬職院鳥瞰圖】
鄒鑫:中山火炬職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進一步加快構建大思政課格局,推進“三全育人”,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與企業共建黨支部,把黨旗插到產業園區,探索產業鏈上的黨建工作體系,構建了“黨建鑄魂+特色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形成“一院一特色”黨建育人品牌,與園區產業鏈的支點企業共建10個黨支部;挖掘香山本土德育元素,形成“香山匠心、桂山德藝”等一院一主題的課程思政體系,打造人才培養新高地。
接下來,學校將重點抓好基層樣板支部建設,大力支持健康產業學院教師黨支部創建全國黨建樣板支部,并將樣板支部的創建工作作為加強學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帶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其次,要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促進基層黨建與基層教學“雙融雙促”,不斷豐富裝備智造學院“匠心育人”、財經商貿學院“誠信育人”等五個二級學院“黨建鑄魂+特色育人”的內涵,推動黨建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學院一特色”的思政教育特色品牌。
為突出“黨建+”品牌特色,我們還將著力打造“黨建+雙高(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專業(群)建設”“黨建+科技攻關”“黨建+協同育人”等系列“黨建+”工程。同時,學校將充分發揮校企深度合作的優勢,突出“院園融合”黨建特色,整合學校與專業對接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構建黨建引領、產業鏈接、互促共贏的“鏈上黨建”工作體系,將黨建延伸到校外實踐和社會服務之中。
南方日報、南方+: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如何理解這句話?
【學生在園區企業參加實習實訓】
鄒鑫:我們首先要準確把握“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戰略地位,同時,結合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黨中央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學校作為全國131所、廣東10所之一,中山唯一的中國高職“大滿貫”院校,從“國家示范、骨干校”到“雙高計劃”,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不斷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變化新要求,持續深化“院園融合”辦學特色,堅持“高、新、特、精”辦學理念,立足園區、服務中山、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與園區企業的合作。與此同時,通過“對接+融合+創新”的模式,學校將“院園融合”的觸角延伸出去,積極探索基于產業生態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共生共榮的職業教育生態系統,突出“火炬特色”。
我們重點在“融”字上下功夫,聚焦企業需求培養更多適應和支撐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全力促進學校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既滿足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幫助更多學生憑借自己的技術技能實現人生價值。
南方日報、南方+:近年來,廣東持續推動高等教育大改革大發展。在您看來,學校實現了哪些主要突破?
【全國黨建樣板支部創建單位、健康產業學院教師黨支部與中山百靈生物技術公司共建聯合黨支部并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鄒鑫:學校切實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積極對接中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主動服務中山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不斷取得新突破。
我們打造了西灣產業集群高端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取得顯著成效,如開發國家專業教學標準4個、技術標準2個、規劃教材4本等。同時,積極推進協同育人,與10所本科院校采取不同合作模式,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1500多人。
此外,我們積極打造三課堂、三基地、雙導師的“332”雙創教學范式,在國家級和省級比賽中屢屢獲獎,如在“互聯網+”雙創大賽國賽獲獎4項和省賽37項、全國“發明杯”專利創新大賽獲獎12項、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獲獎11項。
為不斷注入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學校搭建了“一園兩區多點支撐”創新平臺,即以工業園的生產性實訓校區為原點,對接開發區九大產業集群,以火炬開發區和翠亨新區為基點,多點建立“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為園區70余家企業提供運輸包裝檢測服務。我們還建立了省普通高校工程技術中心等 10 個“科研與技術服務平臺”,建立了一批“產教融合平臺”。
在專業建設上,學校對接產業建專業支撐大發展,不斷優化專業體系,推行“以產生群、以群建院、以院助企”,專業群對接產業群,進一步增強穩鏈補鏈強鏈功能。
學校還不斷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堅持“四有”標準強師風,實施教師“深海探珠”計劃,以專任教師沉入企業一線“深海”,探取一手資料的方式,將企業一線的67項崗位標準、1115項新工藝和267項新技術融入課程建設。促成開發區出臺兼職教師“政府津貼”制度,年投入近200萬元,聘請500多名巧匠入校傳技,其中引聘3名國家級技術能手、40名省級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兼職教師人數年增加20.4%。
南方日報、南方+:在服務當地產業發展方面,學校有哪些發展規劃和重點目標?
【專業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深海探珠”計劃,與企業技術人員交流,了解行業企業先進技術,并將“一手資料”融入教改課改當中】
鄒鑫:作為中山市唯一的國家“雙高”校,未來五年,學校將大力推進以“一體兩翼”為重點的“中山火炬模式”升級工程,積極主動地為中山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我們將不斷強化學校與園區內外產業一體協同發展,將“院園融合”的觸角延伸出去,積極探索和推進產業學院分類建設。目前,我們已分別與中山鎮街政府、行業協(學)會、產業園區和企業共建了不同類型的產業學院,不斷加大新型平臺建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院園融合”是我們的特色,接下來也將持續升級發展,推動構建高質量產教融合共同體,繼續實施和深化“深海探珠”計劃,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有所成,“好就業”和“就好業”。
以點結鏈以鏈串珠
推動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沿著中山市的創新鏈條,布局產教融合平臺,以點結鏈、以鏈串珠,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
學校基于工業園區創新原點,建立“場租減免+科技服務+政府津貼+項目補貼+資源共享”組合式激勵機制,吸引企業入駐,組建起全國包裝職教集團(聯盟),打造“一院多廠”的生產性實訓校區;基于產業基地的創新節點,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分別與政府、企業、學會、工業園共建四類不同類型的產業學院;基于行企龍頭創新極點,聚焦高端,與多個企業共建“高新特精”的火炬學徒工坊,實施校企雙主體精準育人。
發揮“院園融合”優勢
打造“現代學徒制”新型培養模式
學校發揮“院園融合”的獨特優勢,以產生群、以群建院、以院助企,形成“校企雙元育人主體”。
通過精準對接安全智能包裝生產鏈條,學校以產品設計師、包裝工程師、印刷機長、品質工程師等為培養目標,研制2個國家技術標準、2個行業標準等,開發2個國家專業教學標準,構建了“標準引領、平臺共享、技藝互融、能力遞進”的專業群互通共享課程體系。
此外,通過“備崗強基、輪崗提能、適崗增值”的“三崗遞進”途徑以及“四維支撐”,培養出“強設計、精工藝、智應用”的復合型火炬學徒。案例入選省產教融合優秀案例,專業群學生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屢次獲獎。
【數讀】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441人,其中博士34人,碩士296人,高級職稱148人。
學校對接中山市新興主導產業集群組建6個專業群27個專業,擁有國家重點專業4個、骨干專業4個、中央財政支持發展專業2個、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15個、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6個、廣東省現代學徒制試點7個等。
建校18年來,累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0000多名,近50%留在中山就業。據不完全統計,2300多名畢業生在中山125家規上企業擔任中層以上職務;畢業生在中山創辦企業350多家,其中有9家規模以上企業。
學校每年有100多家企業慕名來校招聘,350多家本地包裝印刷企業都有畢業學子的身影。
師生在各類包裝設計國際大賽中獲獎14項;2個專業通過國際專業認證。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