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工作的范圍很小,講臺三尺;他們工作的對象很多,桃李天下。他們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逐夢前行的引路人。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開設“師德榜樣”專欄,通過展示學校“四有”好老師、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的風采,聽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育人理念,向每一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敬業奉獻、默默耕耘的老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人物介紹:王麗榮,裝備智造學院智能光電制造技術教研室主任,2019年、2021年、2023年中山市優秀教師,學校“四有”好老師,曾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三等獎、廣東省真空科技進步獎等;指導學生獲得全國高職院校“發明杯”大學生專利創新大賽一等獎、“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二等獎、“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省級一等獎、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銀獎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王麗榮老師心中,“教師”的形象一直是高大偉岸的,仿佛帶著光環。“從小我就對教師這份職業充滿敬意、充滿向往,小時候每次寫‘我的理想’作文時,我都是毫不猶豫地寫‘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王老師說。但她長大后卻未能如愿考取師范院校,選擇了光學專業。秉承干一行愛一行的態度,她在光學行業深耕細作,從一名小小的品管人員逐漸成長為光學企業高管,在品質管理、工程技術和生產管理等一線崗位躬耕十余年,積攢了豐富的經驗。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光電產業蓬勃發展,學校于2008年創建省級光機電技術創新平臺并籌建光學檢測中心,急缺光學專業人才。“當時,學校向我伸出了橄欖枝,讓我在2009年5月從一名光學企業高管轉身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圓了從小的教師夢。”從教14年來,她從未忘記初心,帶著對教育事業和光學事業的熱愛,循著光的方向,以身為炬,將一撥又一撥學生引上追光逐夢之路。
轉變角色,從企業高管成為光學“好老師”
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王麗榮老師長期在光學企業工作,一直干到高管職位。2009年,她來到火炬職院,轉變身份成為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第一次走上講臺,我確實有點誠惶誠恐的。”王老師回憶說,“雖然在企業工作了十幾年,面向員工開過會、講過課,但這感受和體會還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上課前,她認真地查了無數資料,課件和教案改了又改,對著電腦講、對著空氣講、對著同事講,練了一遍又一遍。“我非常感恩學校和時任光電工程系主任的馬躍新教授給了我很多學習的機會。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參加了各種教育教學培訓,我才能迅速成長起來。”
2010年,學校剛成立光電工程系,王老師所在的專業也是第一次招生,她也第一次當班主任,用她的話說“一開始是一臉懵的”。在她看來,學生管理雖然不同于在企業時的員工管理,但也能從企業管理當中找到可借鑒的辦法。當時從新生入學第一天報到,她作為班主任就全程在現場,前幾年學校安排新生報到時間為兩天,她也堅守兩天。“因為我覺得班上每個學生來到火炬職院的第一天,首先就認識了我這個班主任,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和班級的溫暖,我也能第一時間從學生報到當天的表現迅速掌握學生基本情況。”她說,“有時就是一些微小的細節,比如老師能記住學生的名字這件小事,或者學生出去實習時老師都親自送一送等等,都會讓學生覺得老師重視他,從而讓學生更加尊重和信任老師,同時也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
從教師角度來看,愛學生不僅僅是一種情緒、情感,更是一種能力。正是帶著“關心”“愛心”“責任心”去對待學生,才能成就學生,也能提升自我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十幾年過去了,王老師依然記得自己所帶的第一個班的所有學生姓名。而這些年,很多畢業生還和王老師保持聯系,每年都會有不少畢業生特意回中山來探望她和其他老師。
注重標準,“專業+思政”貫穿教學過程
作為省級高水平專業群智能光電制造技術專業群核心專業負責人,同時也是校級教學創新團隊負責人以及教研室主任,王老師在工作中對自己和教研室其他老師都要求嚴格,狠抓教研室師德師風和業務水平,帶領團隊與專業群各專業通力合作,在人才培養、“三教”改革、團隊建設、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切實把握現代企業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能,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促進產教融合。“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職業的工作內容也在與時俱進。”王老師說,“作為職業院校的老師,我們一定不能停留在舊有的經驗或是書本知識上,要與企業和產業保持密切聯系,積極學習專業和產業最前沿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并將其融入教學工作當中。”
另一方面,王老師還很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標準化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標準化思維貫穿始終,讓學生明白學習標準、掌握標準、遵循標準,是每個工程技術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專業課程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職業素養與科學素養的養成過程,同時也可以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她說,“以光學標準為例,通過講解光學標準幾十年的制訂與修訂歷史,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我國和世界光學發展的變遷,認識到每個標準都有一個發展史,都有相應的國際標準,不同的國際標準起草時占主導的基礎國家標準不同,話語權和影響力也大有不同,從中也可以看出國家實力與地位的變遷,國家實力對規則的影響,更好地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思政教育元素其實也貫穿了整門課程的始終。”
她帶領團隊先后編制了《光學零件檢驗工》《光學真空鍍膜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后來又開發了《光學真空鍍膜職業技能等級規范》團體標準,并因此獲得廣東省真空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而她和團隊所帶的光制專業學生,整體學風和質量在校內有口皆碑,裝備智造學院其他專業甚至其他學院的老師都喜歡從光制專業挑學生來組隊參加各種比賽。光制專業學生曾獲得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發明杯一等獎、高教杯二等獎等多項國家級獎項。
守正創新,致力打造光學技術人才培養高地
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伴隨生命始終的過程,知識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習不是僵死知識的堆砌,而是一個建構的過程,而教師更應在此過程中守正創新。
“我們總是教育學生,要熱愛學習、熱愛專業,作為老師,我們自己更應該主動學習、主動創新。”王老師說,“面對教書育人的職責,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手段、方法,用信息化輔助和提升教學。”
她認為,在教學上,新時代教師一定要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要做好教學設計,要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將課堂“翻轉”過來;可以利用大數據輔助進行學生學情分析和課前準備,更好地開展課中教學,課后一定也要有反思與任務。在課堂上,老師應該保持飽滿的情緒、洪亮的聲音、抑揚頓挫的語調,切忌照本宣科,一定要走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參與進來。
光制專業的學生,實習和就業從不愁,而且畢業后的薪資和企業滿意度也比較高。“但是,從不愁可不是不操心的意思,而是從不用學院操心,學生也從不需為實習和就業發愁,因為有我帶著團隊在天天為他們操心。”王老師說。因為本身來自企業,她擁有十幾年的企業工作經驗,有著豐富的企業資源,平時還常帶團隊外出實地考察光學企業,為學生開辟更多實習就業資源,希望能將更多的學生留在光學行業。“我們會為學生實習精心挑選企業、挑選崗位,也為學生爭取更多的權益。為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光學行業的理解,我喜歡帶學生‘多走出去看看’,例如每年9月的深圳國際光電博覽會,我都會組隊帶學生去觀展,同時老師們也利用各種機會在全國光學企業面前推廣火炬職院光制專業。”每年實習季,總有多家企業來爭搶學校光制專業的學生,老師為學生爭取到的實習待遇甚至有的比正式員工還高。企業愿意開出這些待遇標準,也充分證明了光制專業學生的高質量與高需求。
十年如一日,王老師一方面憑借精心培育的光學技能人才為學校贏得良好口碑,另一方面借助母校西安工業大學校友們和團隊成員長春理工大學校友們在光學行業的強大影響力,一起努力將學校智能光電制造技術專業宣傳推廣到全國各地并打造我國光學鏡頭制造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光學名校”
9月9日,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致信與會教師代表,希望他們和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我們教師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作出的重要貢獻,這既是對我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我們的鼓勵和鞭笞。”王老師說,“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我們不能只片面地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更要以‘引路人’的價值標準去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要堅定理想信念,做到身正為范、勤奮嚴謹、勇于擔當,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追光逐夢的引路人,才能更好地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撰稿 | 編輯:鐘嘉妍
責編:朱 俊
總編:樊向前
撰稿單位:組織宣傳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