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二〇二一年黨政工作要點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之年,也是學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實施“雙高計劃”建設攻堅之年。
2021年學校總體工作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雙高計劃”建設為重點,以編制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為契機,以理順管理體制機制為突破,以專業群建設為抓手,堅持系統觀念,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行提質培優工程,堅持“院園融合”辦學特色,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提升內涵建設,發揮示范引領,加快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增強技術技能積累,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能力,以昂揚的姿態和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百年,為學校的“十四五”事業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強化思想理論武裝。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領會其核心要義,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制定黨史學習教育、2021年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和基層黨(總)支部集體學習方案,按照年度學習計劃,結合學校中心工作,確保時間、人員、內容真正落實。將黨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列入黨員干部和師生學習教育培訓的必修課程,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發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把握正確導向,加強督促指導,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取得扎實成效。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引導全校師生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二)精心組織主題宣傳活動。圍繞迎接和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精心策劃組織主題宣傳活動。持續加強正面宣傳,多形式多渠道宣傳解讀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教育新政策新舉措。注重挖掘典型,樹立先進,加強引導,廣泛宣傳報道師生中的先進人物和事跡,講好火大故事、傳播火大聲音,營造學校良好的輿論環境。強化對外宣傳,提升學校在省級以上媒體的宣傳頻次和質量,力爭在更多的主流媒體、教育主管部門媒體上展示學校辦學特色與辦學成果,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度和美譽度。
(三)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格落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六項責任制”和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十項責任制”,加強課堂、網站、自媒體、論壇、講座、教材等意識形態陣地建設與管理,完善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隱患分析、研判和防控機制,提升網絡輿情預警、分析和應對水平。抓好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校園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為慶祝建黨10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
二、深化改革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效聯動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成立學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完善落實校院二級管理改革,做好放管服,激發二級單位辦學活力。穩步推進機構與崗位設置工作,調整職能部門,建立職責明晰、管理規范、精簡高效、運轉協調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五)理順學校管理體制。針對學校現行“省管、市屬、區辦”的辦學體制,認真梳理嚴重制約學校發展的體制問題。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區黨工委支持,有序化解學校辦學體制“雙重主體”導致的人事自主權不夠、資金支持和管理使用受限、辦學條件明顯不足、區級政府管理權責不對等等各類歷史遺留問題。努力爭取市政府理順學校管理體制,將學校劃歸市政府統一管理和財政撥款,實現“市屬、市辦、市投”的辦學新格局。
(六)科學編制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分析總結學校“十三五”發展成果,明確未來五年發展的奮斗目標、發展思路、發展措施。嚴控關鍵環節,嚴格執行規劃前期調研、意見征求和咨詢論證等程序,科學編制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配套做好專業、課程、師資、科研、繼續教育等各方面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做好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與國家、教育部、省、市“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與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雙高計劃”建設方案、職教本科戰略等的銜接工作,提升規劃的前瞻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
(七)扎實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破除“五唯”頑瘴痼疾為導向,引導全校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把《總體方案》納入教師繼續教育、教師培訓的學習內容,抓好分層次、全覆蓋的學習培訓,切實學懂弄通做實。全面對標對表《總體方案》,并結合負面清單,堅決把與《總體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種做法、規定一律改過來,對各項規章制度作一次全面的清理,并結合職責及時制定配套政策、配套制度,狠抓落實,奮力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各項任務舉措落地見效。
(八)全力推進“雙高計劃”建設項目。健全“雙高計劃”建設組織機構,配強工作人員,加強學校“雙高計劃”建設的統籌組織與協調管理。健全“雙高”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制定項目管理辦法、資金使用辦法及績效考核與激勵辦法等相關制度。對建設任務、標志性成果和特色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和系統分析,統籌制定任務落實分解表。對照任務落實分解表,建立任務檢查臺賬和任務整改臺賬,確保“雙高”建設各項任務、標志性成果和特色項目如期完成。
(九)著力提升專業群建設水平。舉全校之力建好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群,按同樣標準建設光電制造與應用技術專業群、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群。積極謀劃第二批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申報工作,建好國家級專業群,帶動省級和校級專業群梯次發展、整體推進。對接區域重點產業及前沿新興產業,按照中山現代產業體系需要,重點做好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相關專業群建設。對照新修訂的專業目錄,調整部分專業、積極申報新專業、升級改造傳統專業,實施專業動態調整,優化專業布局,重點建設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立健全專業認證、質量評價、專業預警機制。持續開展校內專業(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進一步強化國家級教學成果培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
(十)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圍繞“雙高”建設要求,推動“三教”改革,根據專業群的發展要求,做好教師團隊建設、教材編寫和現代職業教育教法改革等工作。認真落實“雙高”建設方案,進一步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專業(群)依托同類專業、行業資源,自主開展或聯合共建教學資源庫建設,加大資源庫的推廣和應用力度。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普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導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進國家、省(市)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打造1-2支精品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開展教學單位教學績效考核、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考核等制度修(制)訂工作,強化對教研室教研活動的指導、督查工作。規范日常教學管理。推進課程考核改革,強化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
(十一)強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共同制訂和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范和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中高職貫通培養試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協同育人項目(含4+0、2+2、3+2、專升本等)試點等工作,健全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等精準育人機制。對照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標準,做好職教本科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編制和課程體系建設等工作,按國家政策適時開展職教本科試點。穩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促進“課證賽”一體化教學。規范實訓室建設,提升實驗室使用效率,改善實訓教學條件,實施實訓室安全監控與管理平臺建設,實施一批重點實訓室建設項目。
(十二)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快“智慧校園”建設,完成智慧校園基礎平臺建設。適應“互聯網+”信息化環境及學生學習特點,加快智慧教室建設,推進信息化“課堂革命”,服務教育信息資源開發、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助力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建設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釘釘辦公平臺功能,有序推進粵政易網絡辦公平臺,做好各信息化平臺的兼容、完善和規范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進一步加強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創新讀者服務模式,提高各類資源利用效率。
(十三)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教育法治建設。修訂學校章程,以章程為核心,對已有制度進行全面梳理,認真做好“廢、改、并、立”工作,形成規范統一、分類科學、層次清晰、運行高效的制度體系。加強對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宣傳與教育。加強督辦力度,加大違章違規處罰力度,提高制度執行力。堅持和完善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領導體制和治理體系,細化黨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修訂“三重一大”制度,不斷推進學校決策與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進一步發揮教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保障師生依法、依章程參與學校管理。依法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加大主動公開力度。
三、提升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能力與質量
(十四)增強服務地方的示范引領能力。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主動對接行業產業發展要求,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雙區驅動”、“一核一帶一區”、“環灣布局、向東發展”、“灣區樞紐、精品中山”等國家和廣東省總體戰略布局以及中山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布局。加大開放辦學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校、地、企深度融合,合作共贏,創新發展。積極開展國(境)內外交流與合作,積極申辦中外合作辦學資質,拓展合作新渠道,提升服務中山經濟發展戰略的能力。支持服務鄉村振興,繼續做好對口幫扶工作。
(十五)持續深化院園融合。構建新型校企合作董事會,建立校領導聯系企業新型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治理機構。升級院園融合模式,圍繞中山市和火炬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對接中山九大市級產業平臺,構建“產教融合分中心”。進一步深化與翠亨新區、南頭鎮、橫欄鎮、華為、中包聯等產業園區、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的合作力度,不斷推進校企合作在機制體制、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創新。鼓勵各二級學院在專業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與企業深度合作。推進華南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實驗基地建設。積極推進產業學院的建設,把學校專業發展與中山產業發展有機融合,以南頭產業學院為樣板,打造若干產業學院,使其成為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名片,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范例。
(十六)增強服務地方的技術支持能力。完善學校科研管理制度體系,建立校內科研設備儀器共享等科研激勵機制,健全科研約束機制,規范教科研項目的過程與經費管理,激發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活力。鼓勵教師及科研團隊開展橫向服務,積極承接技術研發和技術培訓項目,形成一批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帶動橫向科研項目的數量與質量雙提升。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以培育“雙高計劃”標志性成果為導向,緊跟企業、產業發展需求,柔性聘請科研導師組建科研創新團隊,與相關高校和企業聯合申報高層次項目,力爭實現國家級項目的數量突破。結合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大力開展應用研究,著力推進教研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對外科技服務項目10項以上,年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
(十七)做大做強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品牌。推動與華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等合作項目,引入1-2所國內高校研究生項目,建立火炬職院學習中心,形成學歷教育層級完備的“專科-本科-研究生”學歷鏈條。擴增校外教學點至15個以上,覆蓋中山市經濟強鎮(區)。加快推進成人學歷教育學分轉換認定工作,加快實施成人學歷教育線上課程開課模式,推行企業員工學歷“訂單培養”+“移動課堂”模式,確保學歷教育年招生人數不低于1000人規模。立足中山市及開發區,提升培訓承載力。加快建設完成“互聯網+技能培訓”,優化遴選培訓師資。建設職業培訓課程標準與職業培訓VI形象體系。綜合利用合作大樓等場地建設改造數間標準化培訓教室,加強繼續教育學院統籌指導功能,健全職業培訓工作與職稱評審相銜接的激勵機制。確保2021年繼續教育目標收入到款額1200萬,培訓規模不低于80000人日、12000人次。
(十八)進一步提高招生就業質量。適應國家招生和就業制度改革要求,堅持系統化推進、質量型招生。繼續做好學考、3+證書、自主招生、普通高考等類型招生工作,加大招生宣傳力度,著力提高生源質量。高質量完成上級安排的高職院校擴招任務。進一步改進就業指導,加強畢業生就業觀、成才觀和誠信教育,努力拓寬畢業生就業市場,進一步強化校地、校企就業供需對接,強化訂單培養,確保初次就業率不低于90%,最終就業率不低于95%,不斷提高畢業生本地就業率,努力為中山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能型急需人才。
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十九)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德育格局,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專項工作。以建黨100周年為主線,以青馬工程、青年大講堂等為載體,強化對學校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聚焦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加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改革,挖掘專業課程中的 “思政元素”。建立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有效協同課程體系。創新實踐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積極開展“文明風采”活動。強化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好“網上重走長征路”學習教育工作。
(二十)強化學生管理。進一步加強學生常規管理,抓好迎新、開學、畢業等環節,嚴格防控疫情。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完善輔導員教育培訓體系,全方位提升輔導員能力素質。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堅持抓早、抓小、抓細、抓實,突出學生群體中典型的引領示范和朋輩教育作用,建立健全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繼續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藝術節、國學日等活動,打造學生活動品牌。進一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生心理委員的深層次培訓,落實心理問題學生的幫扶方案,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進一步推動校學生會改革項目落地落實。進一步落實助學貸款政策和退役士兵學生資助政策,推進精準資助,推動資助與育人相結合,積極探索資助育人新途徑。高標準完成大學生征兵任務。
(二十一)強化技能競賽。建立教學技能大賽校、省、國家三級競賽體系,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大賽等全國、全省各類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切實抓好學生技能大賽的組織、培訓和參賽工作,力爭在國家級競賽中取得突破。積極承辦教育行政部門和人社部門的技能競賽、主辦相關行業協會(社會團體或區域組織)技能競賽,爭取各類省賽、國賽賽點資格,彰顯學院辦學實力,激發師生的參賽熱情,提升師生的專業技能,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
(二十二)強化創新創業。繼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系統推進通識教育、專創融合教育、創業精英教育。總結經驗,開展創業大賽項目遴選、培訓、培育,力爭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賽中再創佳績。以“榕樹下”學校創業孵化一條街為基地,開展創業大講堂等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打造“榕樹下”創業文化品牌,營造校內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加大學校創新創業宣傳力度。
五、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二十三)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認真落實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實施辦法,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第一標準,抓實師德教育、宣傳、監督、考核、獎懲等日常工作。將新時代師德規范各項要求融入到人才引進、人才選拔、職稱評審、考核評優、項目申報等教師管理的各個環節,嚴格執行師德“零容忍”,依法依規嚴肅懲處師德失范行為。樹立、宣傳優秀教師先進典型,推進“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全面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覺性,大力營造重德養德良好風尚。
(二十四)壯大教師隊伍提升“雙師”素質。積極爭取開發區支持,創新人才引進方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完成2021年人才引進計劃,壯大教師隊伍。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選送優秀年輕教師提升學歷學位,不斷優化學校師資隊伍。完善專任教師定期到企業行業跟崗鍛煉等措施,繼續推進“深海探珠”計劃。繼續完善教師工作室機制,落實質量提升工程,打造1-2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或院士工作室。充分發揮教師發展中心的作用,開展教師能力提升工程,推進教師全員、分層、分類培訓。提高教師教改、教研、實踐能力。積極申報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二十五)深化人才發展機制改革。推進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堅持優績優酬,完成學校績效工資實施辦法修訂工作,統籌完善各項配套文件。加強崗位設置與聘用管理。修訂完善教職工年度考核辦法。優化職稱評聘辦法,組織完成年度高、中級職稱評聘工作。進一步健全以人才選拔、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為主要內容的人事政策體系,為人才成長提供良好支撐環境。繼續做好干部人事檔案審核認定工作。
六、全力推動學校持續健康發展
(二十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領導,做好校園文化頂層設計,加快補齊校園文化建設短板,打造校園文化品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總結辦學17年來的精神財富,凝練學校的主流價值觀,凝聚思想共識,培育火炬職院獨特的大學精神。整合優秀傳統文化、本土文化等資源,讓校園文化融入更多的中山元素。挖掘校友文化資源,打造校友創業文化“一條街”、“示范區”。開展“感動火大人物”評選活動,表彰一批為學校作出突出貢獻的師生員工。匯聚園區產業文化,建設園區產業文化“大觀園”,實現“院”“園”在文化層面的融合。做好校園環境建設,體現學校人文特色。
(二十七)強化服務保障能力。加快推進擴建工程建設,細化擴建工程大樓的布局方案。重點做好學生宿舍改造等基礎設施維修改造提升等工程,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杜絕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提升飲食服務水平。完成校內資源梳理、調配工作,提高資產使用率。加大資產清查及處置力度,全面提高資產管理水平。認真落實《采購與招標工作管理辦法》,加強招投標的規范化管理。抓好年度預算編制、執行、績效等全過程管理,加快支出進度,提高預算執行率。嚴格執行教育收費政策。
(二十八)提高安全防控水平。堅持系統觀念,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持續開展校園安全穩定隱患排查和化解,完善校園安全防范體系、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扎實建設平安校園。強化師生安全意識教育。嚴格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增強綜合處置能力,確保學校和諧穩定。
(二十九)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按照上級教育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認真落實學校2021年春秋兩季開學及畢業生離校等工作方案、相關部門防控職責與任務,進一步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機制,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按照“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松懈”要求,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疫科普教育,提高廣大師生的防范能力。嚴格日常管理,嚴格活動管控,強化教室、宿舍、食堂、實訓室等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與安全管理。堅持底線思維,完善應急預案,與衛生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三十)凝聚學校發展合力。加強學術委員會建設,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專業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和學風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與中國包裝聯合會合作,落實中包聯與開發區管委會共建學校事宜。挖掘校友資源,服務好校友企業,增強校友反哺力度,有效激發廣大校友支持學校發展熱情。扎實推進外聯工作,加強與各級政府部門溝通聯系,爭取更大的支持力度。推進與行業協會、行業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更好服務高水平發展。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
(三十一)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扎實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認真組織學習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的建設,推動黨建與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確保黨的教育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學校有效貫徹落實。進一步規范提升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創建“雙高”院校的奮斗目標,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全方位。扎實推進黨建工作六級責任清單與任務清單。
(三十二)強化規矩和紀律意識。聚焦“兩個維護”政治監督,嚴明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健全牢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履行“兩個責任”,強化“一崗雙責”管理。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教育,針對問題高發領域和常見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警示教育,不斷強化紅線意識,做到警鐘長鳴。加強對重要風險事項的事前監督、全程監督,做到關口前移,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加強內部審計,定期開展科研經費專項審計、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校企合作辦學項目等專項審計,全面落實市、區、校內部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健全內部控制管理體系。進一步豐富監督形式,探索建立校內巡察制度,綜合運用巡察成果,狠抓整改落實。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督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情況;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發揮問責利器作用,進一步倒逼責任落實,嚴厲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從嚴從實加強紀檢隊伍建設,提升紀檢隊伍專業化水平。
(三十三)夯實基層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基層黨組織工作的指導,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深入實施迎接建黨100周年“百年行動”,深化“學習·診斷·建設”行動。扎實開展省級“黨建工作標桿院系”、“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工作,打造校級 “樣板”黨支部5個,教師黨支部書記 “雙帶頭人”工作室3個。全力打造“黨建鑄魂+特色育人”的主題黨建活動,落實“對標爭先”建設計劃。強化組織陣地建設,建設好黨建小公園和黨建文化長廊,每個黨(總、直屬)支部建設1個黨員活動室。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嚴格執行“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組織生活制度。嚴格按要求做好在師生中發展黨員工作。
(三十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認真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準,根據機構設置方案,按照德才兼備原則配齊干部隊伍,完成中層干部選配工作。加大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培養使用力度,加強干部梯隊培養,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力度。結合崗位職責,加大干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干部隊伍能力水平和政治定力;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激勵干部干事創業敢擔當。
(三十五)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落實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黨委書記切實擔起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其他成員履行好“一崗雙責”。認真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落實黨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提高領導班子科學決策水平。繼續開展年度黨支部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扎實開展巡察整改“回頭看”,持續鞏固提升巡察成果。健全領導干部聯系師生、赴基層調研制度,堅持把黨建工作同學校中心工作、重點任務同步謀劃、同步考核,保證全面從嚴治黨在學校落地生根。
(三十六)扎實做好統戰、群團工作。構建完善黨委領導下的大統戰工作格局,著力加強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民主監督職能,組織召開教代會、學代會,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學生會等群眾組織在學校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暢通溝通渠道,著力解決教職工最關心的各類問題。堅持黨建帶團建,深入推進共青團改革。關心教職工身心健康,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工文體活動,豐富教職工業余生活。加強退休教職工管理,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