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
一、 專業群與產業(鏈)的對應性
(一)專業群面向商貿流通產業的高端領域數字外貿,服務線上和線下貿易,對接數字貿易產業高端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作為國際貿易新業態得到了蓬勃發展,傳統外貿模式需轉型升級。201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大力優化貿易結構,推動貿易與產業協調發展,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山市重點發展的產業,“互聯網+”國際貿易、跨境電商等新興高端服務業高速發展,促使傳統商貿流通向智慧商貿流通提檔升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群面向商貿流通產業的高端領域數字外貿,對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4754-2017) 第三產業的F類行業――批發業(F51)和零售業(F52),立足國際貿易產業高端――數字外貿,定位于數字外貿――跨境電子商務,其中跨境電商B2B (企業對企業)對應批發貿易,跨境電商B2C (企業對消費者)對應零售貿易。
(二)專業群培養商務溝通、數字外貿業務、電商運營及展會策劃能力,滿足數字貿易產業高端人才需求
本專業群精準對接商貿流通產業的高端領域數字外貿中營銷推廣、外貿業務員、電商運營專員、展會服務、企業財務和數據分析等崗位需求,以服務線上和線下貿易為目標,瞄準數字貿易產業高端,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優勢互補,為珠三角地區涉外企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既具有扎實的外語溝通能力,又具有良好的商貿流通服務業務和數字貿易技能,適應新時代職業化標準的技術技能型數字外貿人才。
(三)專業群現代外貿服務行業,共建共享平臺課程和校內外實訓基地
專業群就業崗位相關,工作領域相近,教學資源共享。緊密對接數字外貿產業鏈和跨境電商人才鏈,基于產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原則,共享行業協會、合作企業、用人單位、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專業課程、專任專業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組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群。專業群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龍頭,以電子商務專業為骨干,引領市場營銷、會展策劃與管理及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協同發展。
專業群面向的崗位群覆蓋了數字外貿全業務鏈。市場營銷、會展策劃與管理、大數據與會計培養數字外貿產業鏈上游人才,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數字外貿產業鏈上游和中游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數字外貿產業鏈中游和下游人才。
專業群共同建設了經濟學基礎、國際貿易實務、商務溝通與禮儀、電子商務基礎、國際市場營銷、會計基礎等平臺課程,建設了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訓基地,擁有2個省級實訓基地和1個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供需對接就業育人就業實習基地及中山市易創空間孵化基地,擁有廣東太力集團、里奧國際集團、中山匯智電子商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山新達進出口公司、樂有家集團等校外合作企業,為群內專業提供了便利的實訓條件。
二、 人才培養定位
本專業群包含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會展策劃與管理、大數據與會計專業5個專業, 精準對接現代外貿服務業國際營銷推廣和外貿業務員等崗位需求,以服務線上和線下貿易為目標,瞄準數字貿易產業高端,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關聯性、連貫性、協同性、整體性和服務功能,優勢互補,為珠三角地區涉外企業培養一批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德、智、體、美、創等全面發展,能適應信息產業發展和外貿轉型升級需要,既具有扎實的英語溝通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數字貿易技能,適應新時代職業化標準的技術技能型數字外貿人才。
三、 組群邏輯
本專業群各專業覆蓋外貿全業務鏈,各崗位相互銜接。緊密對接數字外貿產業鏈和跨境電商人才鏈,基于產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原則,共享行業協會、合作企業、用人單位、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專業課程、專任專業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組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群。專業群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龍頭,以電子商務專業為骨干,引領市場營銷、會展策劃與管理及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協同發展。
專業群服務數字外貿產業鏈,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岸、廣東自貿區珠江西岸片區跨境電商企業,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復合型數字外貿技術技能人才,其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面向數字外貿產業鏈中游的跨境電商B2B企業的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崗位和下游的客戶管理崗位;電子商務專業面向數字外貿產業鏈上游的商務數據分析和中游跨境電商B2C企業的美工、跨境平臺運營專員等崗位;市場營銷專業面向數字外貿產業鏈上游的國際市場調研員、國際市場分析員等崗位;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面向數字外貿產業鏈上游的會展策劃專員和會展設計師等崗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面向數字外貿全產業鏈跨境電商企業的財務分析專員、資金管理專員等崗位。
附件【2022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doc】